top of page
  • Writer's pictureJun wei

一文了解新加坡重疾险

重疾险,在新加坡又称为重病险或严重疾病保险。很多人都把它和住院医疗险混淆了,单从字面上来看,以为重疾险是用来支付医疗费用的,其实不然。


重疾险是保障收入损失的保险,理赔金是用来补贴生活费用或者养家用的。


我在《一文了解新加坡住院医疗险》中已经把住院医疗险的细节讲的再详细不过了,医疗住院保险和重疾险,是不同的险种,提供的保障是不同的,相互并不重叠。


新加坡的重疾险分为两类:


一是”终身重疾险”, 一般上包括了寿险附加重疾,全残,轻疾保障(可选择),这类重疾险有现金价值,缴费期通常是在10-25年之间,终身享有保障。


第二类别为“定期重疾险“,它和”终身重疾险“最主要的区别就是:

定期重疾险没有现金价值,属于消费型。 保费交一年保障一年,所定的保障期限在投保时自由设定,大多数人定期到退休,65岁或者70岁。


那么应该选择哪一种重疾险呢?


配置任何理财产品,我们首先必须清楚了解配置的作用是什么?很多人有很多份保单,但拿给我查看时才发现,真正起到保障作用的却很少,万一患上疾病时保额不足。


重疾险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呢?


重疾险主要的作用是保障收入


许多人误认为重大疾病保险是保障医疗费用,其实不是的。在新加坡只要有一份医疗保险,绝大部分的医疗费用是由保险公司来承担的。医疗保险实报实销,可以保障最高95%的医疗费用,自己负担5%。


重疾险保障的是收入方面的损失,例如患上重大疾病后投保人必须停止工作或减少工作,又或换一份较轻松的工作。


总之,收入方面一定会有损失。所以在匹配重疾险保额的时候都要以年收入来计算,一般上以5年的年收入作为参考标准。例如年薪8万,最好以40万保额的标准来配置。


为什么是5年呢?这是因为一般上患重大疾病治疗之后的恢复期为5年


医疗费用5%的自负额部分,以及患上重疾后的一些营养调理和服用一些高质量保健品的开销,(好的保健品的价格都不便宜),都可以用重疾险赔付金来负担。


另外,患者心情的好坏是健康能否恢复的最重要的因素。假设患上了重疾,还要为生活,儿女教育,房贷等等支出而奔波焦虑,那样的话患者的心情可想而知。相对于富裕家庭来说,中产家庭遇到庞大医疗支出,或收入减少时更加脆弱。


如果有一份能保障5年年收入的重疾险,那么投保人就能在不降低生活质量的前提下,安心调理,工作还是不工作都可,这样对于疾病的恢复是非常关键的!


终身和定期,保障方面有所不同


理解了重疾险的主要作用,就可以在“终身重疾险”和“定期重疾险”之间做个选择了,两类重疾险各有利弊


终身重疾险可以保障终身(一般上70岁之前保额高,70岁之后保额减少),同时兼有身故,全残,重大疾病的保障,三合一,又有现金价值,缺点是保费相对较高。


定期重疾险虽然是消费型(无现金价值),主要是保障重大疾病,身故保障很少,但是每年的保费相对便宜,而且可以多次理赔,某保险公司最高可以理赔到9次


参考以下图表:



终身重疾险的现金价值从何而来?


新加坡人寿和重疾险的保险费率相对较低,所以无论哪种重疾险,保单性价比相对于其他国家,是非常有竞争力的。


终身重疾险所支付的保费,有一部分支付了保险费用,另一部分用以累计红利。因为重疾险的收益来自分红基金,分红基金的底层投资是债券,是比较稳健的投资,但回报率相对不高。


消费型定期重疾险没有现金价值,不累计红利,保费相对终身重疾险来的便宜,所交的保费完全用于保险的费用。


40岁男性/非吸烟来举例,在某保险公司的终身重疾险的计划书中,缴费25年,终身受保;按照2倍的保额杠杆计算,保额设定在30万,每年保费为 $5,606


同等条件下,定期重疾险的保费为每年 $1614,发生重疾时理赔也是30万,而且可以多次赔付,但保单到65岁时结束。



选择终身重疾险,还是定期重疾险?


前面提到,重疾险主要的作用是保障收入


选择了终身重疾险,缴费25年后,终身都能够得到人寿,全残和重疾,轻症重疾的保障。


不过,如果选择定期重疾险虽然在65岁时保单结束,保障没有了,但是保费相对便宜。


重疾险主要的作用是保障收入!如果将终身重疾险和定期重疾险的保费差额,用来理财,在65岁时让理财的本金+收益, 大于30万的保额,也同样可以起到补偿收入的作用。


也就是说,65岁之后,用理财的收益,来代替保额。这样做可行吗?


参考以下图表中的细节:


注:1. 终身重疾险在70岁时,保额为36万(这是因为某保险公司的重疾险保额是递增的)

2. 终身重疾在80岁是比70岁时的保额低,是因为保额倍数在70岁时结束。


以上图表我们看到,用终身重疾险每年保费 $5606 - $1,614(定期重疾险保费),差额为每年$3,992,平均每月约 $333.


如果每月定投在基金组合,不间断连续25年,之后不再定投,也不取出。假设取得每年5%和8%的净收益的情况。


《联合早报》在2021年8月15日的报道中,列出一项最新调查报告,指出新加坡的居民仅15%的国人重大疾病的保障足够充足,换句话说大多数人的保障保额不足的。究其原因,其实还是认知方面的不足。


总结


两个类型的重疾险配置都有各自的优势,如果选择要根据自身对于理财方面的认知程度,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案。


配置重疾险,找中立,专业的独立理财顾问,站在客户的立场,规划最适合的方案。



2,486 views0 comments

Recent Posts

See All
bottom of page